饮食文化发展过程中三个重要的里程碑
知味观发展历程
1913年 孙翼斋与义阿二两人创建杭州知味观。
1929年 杭州西湖博览会开幕及沪杭、浙赣两条铁路通车,给杭城酒楼、菜馆、旅栈等行业带来了繁荣,知味观声名远播。
1931年 杭州仅餐饮业发展到1421家,达到鼎盛期,知味观在面馆业独占鳌头。
1956年 知味观等杭州一批老字号餐饮企业,改进和恢复卤煮鸡、叫化鸡(煨鸡)、龙井虾仁等传统菜名十八种,重新树起杭帮菜大旗。
1966年-1***6年 知味观改名“东风菜馆”,供应品种简单化,服务单一,步入艰难维持阶段。
1981年 知味观被省商业厅批准为涉外服务企业。
1980年 杭州市饮食公司首家内联企业(与北京旅店公司联营开办)“北京知味观饭庄”开业。
1985年 知味观挂牌供应近20种南宋菜肴,效果显著,受到顾客欢迎。
1988年 第二届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“金鼎奖”评选,“知味观鲜肉小笼”获奖。
1990年 知味观的吴山酥油饼荣获商业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“金鼎奖”,全国只有5只菜点获此殊荣。
鲁迅在《狂人日记》中写道:易牙蒸了他的儿子,给桀纣吃。鲁迅是否写错了?你怎么理解?
鲁迅在***《狂人日记》中,借狂人的口,说了一句话:“易牙蒸了他儿子,给桀纣吃。”
我们知道,在历史记载中,易牙是蒸了他自己的儿子,给齐桓公吃,并不是给桀纣吃。很显然,狂人说的这句话错了。可是,从鲁迅写出这个名篇到现在,从未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。专家学者们对《狂人日记》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分析,也没人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错误。那么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咱们先来聊聊易牙蒸儿子给齐桓公吃这件事。
易牙本身是齐桓公的一个厨师。这个厨师非常有名,他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烹饪。现在有很多种名菜,据说都是易牙传下来的。
易牙在美食文化中,最大的贡献,还不是发明菜谱,而是他会调味。古代的调味品非常有限,更没有味精这样的东西。但是,易牙却能够通过自己反复的实践,进行各种食材的祝贺,把味道调到最好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“鲜”字,传说就是易牙把羊肉藏在鱼肚中,做出的一道鲜美可口的菜。
易牙因为他曾在美食文化中做出过杰出贡献,在历史上被奉为厨师的鼻祖。
齐桓公也因为有易牙这样一位好厨师,因此口味越来越刁。有一次,他竟然感叹说,什么都吃过了,可惜没有尝过人肉是什么味道。
结果第二天,易牙就给他端来一小鼎肉汤请他喝。齐桓公觉得这个肉汤味道鲜美无比,就问易牙是什么做的?易牙马上跪在地上,哭着对齐桓公说,是用自己4岁的儿子的肉做的。齐桓公当时非常感动,觉得易牙能够杀掉自己儿子做汤给他喝,是对自己太好了。
所以,等到管仲年迈,齐桓公想另找一个接班人的时候,就问管仲,让易牙当管仲的接班人行不行?
看到这里的时候,有人可能会说,这也太离谱了吧,厨师怎么可能当宰相!其实也并不离谱。因为实际上在古代,宰相就是君王的家臣,给君王管家的。“宰”字本来就是分肉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厨师把肉煮熟以后,就由宰相来分配。显然,宰相和厨师干的是同一件事。
鲁迅先生并没有写错。
易牙烹子的故事是这样的: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吃腻了山珍海味,有天半开玩笑地对他的御用厨师易牙说:“我从来不知道人肉什么味儿,你会做人肉羹吗?” 易牙回去就把他三岁的儿子烹了,献给齐桓公。公感其忠,遂提拔了他。
桀纣中的桀和纣分别指夏桀和商纣,是早于易牙一千多年的夏王和商王。根本不是一个朝代的人,怎么会出现在一起呢?这样写不是非常荒谬的事情吗?
不,这恰恰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最精彩的地方之一。
我们知道,鲁迅先生的《狂人日记》是以第一人称“我”创作的,那么“我”就是一个狂人,其实也就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,思维是不清晰的,精神是错乱的。把上面故事中的齐桓公,张冠李戴在桀纣头上,更符合“狂人”的精神特征。
因此,他这样写非但不是谬误,反而是恰如是处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tlfw.com/post/11191.html发布于 12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