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品风味 食品历史介绍怎么写
以风味特名来命名的菜肴?
麻婆豆腐
麻婆豆腐:温中益气、补中生津、解毒润燥、补精添髓。
口味独特,口感顺滑,色香味俱全。麻婆豆腐的特色在于麻、辣、烫、香、酥、嫩、鲜、活八字,也称之为八字箴言。
麻婆豆腐是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。在成都万福桥边,有一家原名“陈兴盛饭铺”的店面。店主陈春富(陈森富)早殁,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,女老板面上微麻,人称34;陈麻婆"。
中国失传名菜排行榜前十名?
10.无为熏鸭

无为熏鸭是安徽省无为县的传统特色名菜,其是以巢湖麻鸭为原料,配上八角、花椒、丁香、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,先熏后卤,制作而成。据悉,年产销板鸭、熏鹅约500万只,是一款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。
9.水晶肴肉

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市一道传统名菜,成品肉红皮白,光滑晶莹,卤冻透明,犹如水晶,故有“水晶”之美称。食用时更具有瘦肉香酥、肥肉不腻、酥香嫩鲜等特点,再姜丝和镇江香醋一同享用,更是别具一番风味。

清蒸武昌鱼是湖北武汉的特产,其得名于三国时期,东吴甘露元年,末帝孙皓想再度从建业迁都武昌。左丞相陆凯上书进行劝阻,引用了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”这两句单谣,武昌鱼便由此得名。历代名流学者都曾赞赏过这道菜,清蒸武昌鱼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大。
7.腊味合蒸
江南百花鸡,糖葱薄饼,蒸蒸糕,太史田鸡,杜称奇火烧,铁锅蛋,青鱼秃肺,宋楼火烧,太史菜,纸包炸鸡
无论是美食,还是美食背后的故事都是一出难得的好戏。就如同人与人的相逢,有时候错过,就是一辈子。美食也是如此,那些快失传在世间的美食,是可能永远追不回来的遗憾。跟着享逛的步伐去领略那些即将失去的美食,你的注意也许就会让这些佳肴不会变成回忆。
王致和臭豆腐的历史起源?
王致和是安徽仙源人。清康熙八年(公元1669年)进京赶考落第后,因手头拮据,在前门外延寿寺街羊肉胡同的安徽会馆寄居。
为下次再考,他一边读书,一边拿出在乡里磨豆腐的小技,维持生活,有一次王致和做出的豆腐没卖完,时值盛夏,怕坏,便将豆腐切成四方小块,配上盐、花椒等佐料,放在缸里腌上。
过后,他把这事丢在脑后,到秋天才想起来,打开缸盖,豆腐成了绿色,臭气扑鼻。
他尝尝,别具风味,分送会馆的邻居,尝后无不称奇。
王致和屡试不中,便死了当官之心,尽心经营起臭豆腐来。
康熙十七年(公元1678年)他在延寿寺街开办作坊,挂起“王致和酱园”的招牌,一时名扬京城。臭豆腐起初只是贫苦劳动者的佐餐佳品,窝头贴饼子就臭豆腐吃,别有风味。
到了光绪年间,臭豆腐不但入了大宅门,而且上了宫廷的菜谱。臭豆腐的“上用”,使其身价百倍。一些名流雅士也写诗称赞。
清末状元孙家鼎写对联称道:“致君美味传千里,和我天机养寸心”;“酱配龙蹯调芍药,园开鸡跖钟芙蓉”。今天,王致和的臭豆腐远销国外,外国人称之为中国的起司(乳酪)。
相传清朝康熙八年,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,闲居在会馆中,欲返归故里,交通不便,盘缠皆无;欲在京攻读,准备再次应试,又距下科试期甚远。无奈,只得在京暂谋生计。王的家庭原非富有,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,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,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,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,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,沿街叫卖。时值夏季,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,无法食用,但又不甘心废弃。他苦思对策,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,稍加晾晒,寻得一口小缸,用盐腌了起来。之后歇伏停业,一心攻读,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。
秋风送爽,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,再做豆腐来卖。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,赶忙打开缸盖,一股臭气扑鼻而来,取出一看,豆腐已呈青灰色,用口尝试,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,虽非美味佳肴,却也耐人寻味,送给邻里品尝,都称赞不已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tlfw.com/post/4684.html发布于 07-16